(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, Lisbon, Portugal)
喜歡望海,因為海洋充滿故事。一片汪洋,曾經讓無數航海家傾注熱情、賭博生命,倘佯在內,過著流浪的宿命。每個海岸均有其獨特故事,說也說不完。
葡萄牙里斯本的海岸線,更加值得書寫。五百多年前,多少航海家在此出發,帶著冒險精神,毅然飄洋過海,只為一個信念,就是遠方有未知的新大陸,蘊藏無盡的財富與機遇。如是者,人類開創了改變歷史的大航海年代,那座沿海而建的紀念碑,就是紀念一眾葡萄牙的冒險家。
在眾多人像雕塑中,卻獨欠一名曾在葡萄牙駐足良久的大航海家:哥倫布。
哥倫布的缺席,其實是可以理解的,因為儘管他曾與葡萄牙結下不解緣,但他的成長與成名,都不在這塊土地。
哥倫布在熱那亞出世,偶像是馬可孛羅,嚮往流浪冒險的基因,也是在意大利孕育的。熱那亞是船航繁密的口岸,也是歐洲繪製地圖的中心,兩者給合,就是孕育航海家的上乘土壤。哥倫布在童年時已經熱愛跟隨船隻出航。1476年,他跟隨一艘船出發去英國,不幸途中遇上海難,船隻沉沒但他卻奇蹟獲救,保住性命。這次奇遇也許是上天旨意,要他捱過這一劫,並在以後的人生完全改寫世界歷史。
長大後,哥倫布娶了葡萄牙籍妻子,也遷到這沿海王國居住。他心中有一個「亞洲夢」- 當時歐洲向東航海路線已經打通,但主流想法仍是「地球是平的」。哥倫布卻堅信「地球是圓的」,只要「一路向西」,船隻理應也可以到達亞洲。他努力遊說葡萄牙國王資助西航冒險,但就與其他走在時代前端的先行者一樣,都是碰到「別人笑我太瘋顛,我笑他人看不穿」的窘困,其他人對這個「亞洲夢」一笑置之,認為只是瘋子的一派胡言,船隻一路向西,只會到達地球邊緣,跌下無盡的深淵,永不翻身。
遊說葡萄牙國王及貴族失敗,哥倫布輾轉到了熱那亞、威尼斯與英國,仍然不果。最後他到了西班牙,幾經轉折之下,終於成功說服伊薩貝拉女王(Isabella)和培雷茲主教(Juan Perez),西航計劃終於成行。那年,哥倫布已經四十六歲,妻子已病逝,「亞洲夢」卻從沒更改。
1492年8月,哥倫布率領三艘船艦,一直向西航行,兩個月只見茫茫大海,沒有任何陸地踪影,船員也開始鼓燥。直至他們在海面上見到浮動的蘆葦,知道新大陸不遠矣,第一個島嶼也慢慢出現在視線內。船員踏上這個島,感覺像被上主救贖一樣,因此把它命名為「聖薩爾瓦多島」(San Salvador),即是「救世主」的意義。哥倫布相信他已登陸印度西部,因此把那一帶島嶼冠上「西印度群島」之名 – 那是今天的巴哈馬群島,位處加勃比海。及後,哥倫布踏足古巴與海地,並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。
回程時,他們因天氣惡劣而被迫在里斯本泊岸,這是他航行歷險中唯一在葡萄牙停留之時。之後船隊凱旋回歸西班牙,發現新大陸的消息不脛而走,傳遍歐洲。國王也兌現承諾,把哥倫布封為殖民地總督,並將獲得十分之一來自新大陸的財富。而首航成功後,哥倫布一心繼續探索「亞洲」,及後三次航程,他先後發現牙買加、南美北岸、中美洲一帶,當然只見美洲土著,沒有碰見任何亞洲人,更遑論找到馬可孛羅所形容「黃金遍地、香料盈野」的亞洲土地。
由於在美洲一帶未見大量金銀財富,哥倫布也漸漸失去西班牙國王的信任,最後更被剝奪總督身份,喪失一切優待。最後一次航行,他一心為了尋找通往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,結果僅到達中美洲一帶,探險以失敗告終,哥倫布返回西班牙,懷著飄渺「亞洲夢」,鬱鬱而終。
當然,可能哥倫布至死也不會知道,自己當天誤打誤撞踏足美洲,徹底改變人類歷史,影響至今 - 西班牙躍升成為最強盛的殖民帝國,西歐各國也找到開闢美洲的大門,大舉侵略與搜刮當地資源,另一邊廂,美洲人陷入黑暗殖民統治,數百年飽受屈辱、屠殺甚至滅族之痛。
哥倫布的「亞洲夢」,最終由麥哲倫完成。當他在菲律賓被殺後,其船員繼續航行,最終經過好望角,環繞地球一圈,證明地球真是圓的(那又是另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)。而儘管在所有美洲國家都有以哥倫布命名的地方,但諷刺的是,美洲大陸卻是以一位意大利人命名 – 這位名為亞美利哥的學者最後證實,哥倫布所踏足的並非亞洲大陸,而是在當時不為歐洲人所知的新國度。
哥倫布到臨終時,「亞洲夢」還未破滅。也許這是上天開的玩笑,但想深一層,難得糊塗,不是更好嗎?
(三個流浪的故事,三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