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pril 22, 2013

穿過穹頂的那束光


(Mayr Tachar, Echmiadzin, Armenia) 

星期天的亞美尼亞,真的不一樣。

這個處身高加索山脈的小國,一般人認識並不多。當然,只要稍為翻查歷史,就會知道其實它是全世界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。亞美尼亞使徒教會(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)在世界的地位舉足輕重,它已屹立二千年,源遠流長,本身獨立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,宗教地位崇高,在世界各地亦可以找到分支。

選擇在亞美尼亞待一個星期天,朝早便動身出發到訪使徒教會的發源地埃奇米阿津(Echmiadzin)。一踏進教堂區域,宗教氛圍立即籠罩及感染所有人。無論男女老幼,臉上都只有一個表情,或曰敬奉,或曰感恩,或曰虔信。

在教堂區域當然豎起不少十字架石(Khachkars)。這些石碑是亞美尼亞宗教精神最細緻的體現,既是紀念及膜拜之物,也是連繫人世和聖靈的媒介。單在亞美尼亞之內,就有大約五萬座這裡的十字架石,上面刻上不同裝飾圖案,雕琢精緻驚為天人,而且沒有一座是相同。

豎立十字架石的原因也層出不窮,可能為了節慶、禮拜、出征或家庭喜事。這些石碑本身就是藝術的體現,亦是世界趨之若鶩的文化遺產。十字架石被豎立之前,必需經過祝福及抹油封聖的儀式,自此,信徒相信石碑就擁有神聖力量,可以保佑世人、救贖靈魂及喚起對先人的思念。

十字架石體現亞美尼亞人對宗教的追求,而宗教的力量亦令這個民族就算飽受劫難,仍然倖存在小亞細亞的狹縫。處身東與西、歐與亞之間,地理位置注定阿美尼亞要連番飽受被吞併之苦 – 這裡曾經向波斯、羅馬、拜占庭稱臣,到了近代,亞美尼亞輾轉依附沙俄,卻萬料不到因此令自己陷入瀕臨撕裂的境地,更招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土耳其殺害和驅趕(種族屠殺之說,至今雙方仍各執一詞)。

阿美利亞最終亦難逃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,卻不見得有任何好處,共產統治留下烙印至今,苦痛居多 - 當年正正是蘇聯把阿美尼亞視為神聖的亞拉拉山拱手讓給土耳其,成為這個民族永遠的痛。

讀到美籍亞美尼亞裔作家William Saroyan的一段話,至今難忘:「來吧,看你有何能耐消滅亞美尼亞人!驅趕他們到無水無糧的沙漠,燒毀他們的家園和教堂。然後,看看他們是否就此不再大笑,不再吟唱,不再祈禱。讓亞美尼亞人其中兩個人在世界任何角落相逢,你會看到他們如何重建一個新的亞美尼亞。」

是的,只要兩個人相逢,就可以重建一個國家 - 那是多麼深刻的豪情壯語,宣示最剛烈的民族性格。當自己接觸多了這裡的歷史曲折,我慢慢覺得,置身城內各處的十字架石,跟亞美尼亞人非常相似,他們固然都有其獨特的個性,但卻同時呈現頗一致的民族性格:忠於過去,堅守信仰,並以宗教賦予的力量,應付蒼天降下的種種劫難,屹立至今。

在教堂內,當地人都對這個香港人感到好奇,紛紛要求合照,民族之間的隔膜,轉眼間就消弭。禮拜開始,在禱告聲中,信徒逐一親吻十字架,接受上主的保佑。陽光穿過教堂頂部的窗,凝聚成一束白光,照在禮台上。眾人歌唱,禱告聲在教堂內迴盪。

那一刻,只要是人就會被觸動,無分宗教、民族。

(三個十字架的故事,二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